7月10日,重庆邮电大学鼻咽喉医疗AI大模型发布会暨智慧医疗学术论坛在重庆经开区举行。
重庆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舒勤科,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陈前斌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国家癌症中心教授倪晓光出席发布会。南岸区科技局、重庆经开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重庆经开区投资集团、重庆邮电大学江南分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市内部分三甲医院代表共同见证鼻咽喉医疗AI大模型惊艳亮相,开启重庆医疗AI的破冰之旅。
据了解,当天发布的鼻咽喉医疗AI大模型是由重庆邮电大学科研团队联合校友企业北京吉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
它是国内首款应用在鼻咽喉质控、检查和电子病历自动生成领域的AI大模型。在鼻咽喉质控方面,以往依靠人工检查和经验判断的传统方式容易出现疏漏和不一致性,而该模型能够利用先进的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对鼻咽喉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准监控和评估,确保医疗质量的稳定性和标准化。在检查环节,它可以辅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鼻咽喉部位的病变特征,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效率。对于电子病历自动生成,更是为医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医生只需输入相关的关键信息,模型就能快速生成规范、详细的电子病历,大大缩短了病历书写时间。
另一方面,AI电子病历功能也是该模型的一大亮点。在传统医疗模式下,医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书写病历,这不仅增加了医生的工作负担,还可能导致医生在患者诊断和治疗上投入的时间减少。而该模型的 AI电子病历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生成病历,将医生从繁琐的病历书写中解放出来,让医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与患者进行更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就医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该模型通过对大量病例数据的学习和分析,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肿瘤早期的细微特征,为人民群众的鼻咽喉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望改变鼻咽喉肿瘤的诊疗现状,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同时,该模型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端侧模型设计理念,摆脱了对云端服务器的过度依赖,满足了医院对准确率高、实时性强以及数据不出院的严格要求,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目前,该项成果已在重庆市、北京市等多个三甲医院落地使用,准确率达到了 90%以上。
此次重庆邮电大学鼻咽喉医疗AI大模型的发布,不仅是校企合作科研成果的一次重要展示,更是医疗 AI 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国内鼻咽喉医疗进入了智能化的新时代,为智慧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合作契机,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行业的落地应用。
重庆邮电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重庆邮电大学始终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以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通过“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战略,推动社会服务数智化升级。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加快环重邮创新创业生态圈和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建设,助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据悉,发布会现场,北京吉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还与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开发公司进行签约,正式落地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加快校地企深度融合,实现“企业出题、师生答题、市场检验”闭环运行,进一步助推重庆邮电大学江南分院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